VIC币是Viction网络的原生代币,最初由TomoChain公链品牌升级而来,其名称融合了“Vision(愿景)”和“Victory(胜利)”的双重含义,标志着项目从技术底层到生态定位的全面革新。作为一种基于权益证明投票(PoSV)机制的Layer1区块链代币,VIC通过150个主节点网络保障安全性与去中心化特性,同时支持智能合约、零gas费交易等创新功能,成为连接现实经济与链上世界的通用价值媒介。其前身TomoChain早在2017年便完成ICO募资,2023年获得DWFLabs七位数美元投资后启动品牌升级,代币TOMO按1:1比例置换为VIC,标志着项目从东南亚区域性公链向全球化基础设施的转型。
VIC展现出强劲的生态扩张潜力。根据2024年数据,Viction网络已实现400万个链上地址并吸引150个项目入驻,涵盖DeFi、NFT、GameFi等多个领域。2024年10月的硬分叉升级将代币总量从1亿枚增至2.1亿枚,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节点激励和生态基金建设,通过社区投票机制持续推动技术迭代与应用落地。尤其VIC在币安上线期货交易后两小时内暴涨133%,尽管后续回落但仍保持92%涨幅,反映出市场对其作为高性能公链代币的认可。行业分析师认为,其开发的DexMaker、钱包工具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VIC有望在跨境支付、资产代币化等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市场优势体现在VIC独特的经济模型与技术架构上。相较于传统公链,Viction网络通过零gas费设计显著降低用户门槛,配合秒级交易确认速度,使其在零售支付、微交易等场景具备显著效率优势。代币分配上,VIC采用渐进式释放机制,硬分叉后新增的2000万枚代币将专项用于2024年Q4生态计划,这种动态供应调控既避免了通胀压力,又能灵活支持开发者社区建设。VIC作为治理代币还可用于质押投票、装备增强、能量获取等链上操作,形成多元化的价值捕获机制。根据CoinMarketCap统计,VIC在2025年Q1流通市值已达4230万美元,其与以太坊虚拟机(EVM)的兼容性更吸引了大量开发者的迁移。
使用场景层面,VIC已渗透至Web3健身应用VICSTEP等垂直领域。该应用通过Game-Fi机制将用户日常运动数据转化为VICGem奖励,代币可直接用于购买装备或支付链上服务费。在DeFi领域,VIC作为抵押资产被纳入多个借贷协议,其跨链桥接功能还支持与BNBChain、以太坊等网络的资产互通。香港券商胜利证券推出的VSG虚拟资产基金已接受VIC认购,标志着其合规化进程取得突破。在拉美等新兴市场,VIC相关交易占加密货币总量的40%,成为中小商户跨境结算的热门选择。
亮点特色方面,VIC首创的“链上积分系统”通过交易、跨链等行为积累信用值,为构建去中心化身份体系提供基础设施。其开发的SolanaAttestationService(SAS)验证服务可关联链外数据与钱包地址,在KYC认证、投资者资质审核等场景实现隐私保护与可信验证的结合。技术层面采用的PoSV共识机制既保留了PoS的能效优势,又通过动态节点选举提升抗中心化风险能力。行业媒体评价VIC“以务实的技术融合取代激进颠覆”,彭博社数据指出其2025年链上结算总额增速达120%,在Layer1竞争中展现出独特的生态聚合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