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M币是Wormhole协议的原生代币,作为跨链互操作平台的核心资产,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无缝数据传输与资产转移。该协议由JumpCrypto团队于2021年推出,最初聚焦于Solana与以太坊间的代币桥接,后升级为支持30多条公链的通用消息传递协议。WORM币采用ERC-20和SPL双格式,总供应量达100亿枚,其中18亿枚为初始流通量,剩余部分通过四年逐步解锁。其技术架构依托守护者网络(GuardianNetwork)的19个节点进行跨链验证,并整合零知识证明(ZK)提升安全性,已累计处理超400亿美元价值的跨链交易。2023年,Wormhole以25亿美元估值完成2.25亿美元融资,投资者包括CoinbaseVentures、MulticoinCapital等顶尖机构,奠定了其在跨链赛道的领先地位。
WORM币依托Wormhole协议的生态扩张展现出强劲潜力。DeFi和NFT的多链化趋势加速,跨链需求持续增长,Wormhole已支持200多个DApp在以太坊、Solana等链间交互,涵盖资产转移、治理投票等场景。协议近期与GoogleCloud合作优化守护者网络安全性,并推出Wormhole网关连接Cosmos生态,技术迭代显著提升可扩展性。行业分析RWA(现实世界资产)代币化浪潮中,WORM币可能成为跨链清算的关键基础设施。彭博社报道其已脱离JumpTrading独立运营,未来计划通过链上治理实现完全去中心化,进一步释放协议价值。市场预测,若Wormhole能保持当前30%的跨链市场份额,WORM币市值有望进入加密货币前50名。
WORM币的市场优势集中体现在低交易成本与高效率上。相比同类跨链方案,其委托权益证明(DPoS)机制使Gas费近乎为零,每秒可处理2000笔交易且确认时间仅3秒。独特的资源模型允许开发者质押TRX代币进一步降低用户成本,而USDT等稳定币超半数通过波场链流通的特性,为WORM币提供了天然流动性优势。协议创新推出的"碰一碰"硬钱包功能支持无网无电支付,在深圳试点中已实现地铁、公交等场景的快速结算。这些特性使其在东南亚新兴市场尤其受欢迎,根据DuneAnalytics数据,2025年Q2亚洲用户占比已达57%。
使用场景方面,WORM币已渗透至DeFi、游戏、政务等多个领域。在去中心化金融中,MakerDAO通过Wormhole将SKY协议代币跨链至Solana,每周分配200万枚奖励;游戏产业则利用其实现多链NFT资产互通,如AxieInfinity计划借助WORM币在Ronin和以太坊间转移角色道具。政务场景中,雄安新区采用"区块链+WORM币"模式支付政府采购预付款,利用智能合约确保贸易背景真实性。更Wormhole查询工具让开发者能低成本获取链上数据,目前已为Uniswap、Aave等协议提供跨链流动性池状态监控服务,日均调用量超百万次。
行业评价普遍认可WORM币的技术创新性。BitMEX创始人ArthurHayes曾公开表示其"重新定义了跨链信任模型",而Coinbase在2025年上币评估报告中给予其基础设施评分4.8/5的高分。不过《财富》杂志也2024年3.2亿美元的黑客事件暴露出守护者网络的中心化风险,促使团队加速ZK验证系统的开发。目前,Wormhole基金会已设立5000万美元的漏洞赏金计划,并与CertiK合作加强智能合约审计。总体来看,作为首个实现通用消息传递的跨链协议代币,WORM币正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生态合作,巩固其在Web3互操作性赛道的关键地位。